本人初中毕业遇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高中毕业遇万人空巷的上海世博。然而,这些可谓与我无关。如今在赴美留学之际,遇上海电视节和国际电影节,竟当上了志愿者,实乃荣幸之至,不禁感叹自己生就逢时。
我所在的部门是外宾接待。任务表上关于嘉宾本人的信息只有姓名和国籍。除了“导演了讲蛰居族的纪录片”,我没能百度到其它任何信息。不过从名字来看,我知道这是一位lady。
1号上午,我拖着行李箱在延安路校区办完入住。下午便和指派的司机去浦东接嘉宾。机场有我们专门负责接机送机的志愿者同学,见到他们好开心。咨询到航班提前到了,我们赶忙跑去围栏边举好接机牌和电视节广告牌。果然,不一会儿她就出来了。
之前还担心去宾馆的车上会不会没话说而尴尬,结果却聊了一路还差点忘了把相关信息发组长。这位法国文艺女青年初见就亲切地让我直接称呼她名字,还教了我法语发音。我们商定第二天去逛中国馆跟明珠塔。其实我们订车时已经很晚了,但同事们十分给力,还是帮忙订到了车。在宾馆注册、办完入住,跟嘉宾交待完事项,我八点才吃晚饭。不过很高兴,因为结交了一位好友,同时她还是我的偶像!
第二天更开心了。在中国馆,也就是现在的艺术博物馆里,看画作的同时我还给她介绍了一些中国的历史、节庆、建筑和各地风俗。虽然英语说起来略着急,她作为法国人也水平有限,但我们还是一个说得乐此不疲,一个听得津津有味。
13号是最重要的一天,晚上有“白玉兰”颁奖晚会。上午陪她去影城会见了一位法国投资商。中午回宾馆的路上买了包子和烧卖给她尝,可惜她不怎么吃得惯。她在路边小贩手里买了个葫芦丝,十分欢喜,路上就尝试着吹起来了。
下午休息了一阵,我俩都紧张兮兮地下楼来到了会堂。集合后,志愿者陪同外宾们一起坐专车大巴到了东方艺术中心。晚宴上见到到明星可真多!之后嘉宾们走红毯,我们志愿者去了记者招待会厅。直播上看到她没拿到奖,替她遗憾了一把。不过我这位腼腆内秀的朋友应该对红毯其实并不很期待吧。记得她说她住在乡村的湖边,来上海了还挺不适应的。所谓淡泊明志,很钦佩她过着理想型的艺术人生。
现在她应该在回家的飞机上。她说这两天过得很开心。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