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14日,外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曦参加2024年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交流。本次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以“数字化翻译研究:教学、科研与出版”为主题,云集了人工智能、翻译出版、语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探讨对数字化时代翻译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的观察与洞见。
张曦在分论坛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人工智能翻译及译后编辑策略”为题,分享了东华外院MTI培养翻译项目的历程及思考,该项目利用数字化工具,探索翻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数智赋能的新时代,人机交互式翻译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翻译工作者以及翻译教学必须对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学校优势特色,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
院长论坛以数字化翻译为主题,就高校教师面对AI工具在翻译或外语教学过程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译者能力”内涵变化、翻译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方法等问题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张曦介绍了东华大学整体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并与来自全国的高校院长、学者分享了自身的思考以及东华方案。她说,人工智能带来的是古至今的跨越,单与多的差别,对翻译行业来说,过去只有译者与作者的对话,译者利用自身的文字、文学、文化修养来完成作品的再造和重现,现在则是译者与多者的对话,是译者与作者、译者与机器、译者与团队的沟通,在新的时代,我们要有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的能力,在错误中寻找真相的能力。
张曦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学生要提高竞争力,教师要learn和unlearn,也就是要摒弃传统的老套教学方法,转向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的互动与实践体验。就学生而言,学习要更专、更精,这意味着我们要开设更具专业特色的翻译课程,同时保证译文的高质量和专业性,如我院为MTI开设“中国服饰文化翻译”课程,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科,依托并学习翻译家的经典诠释,着重在精与专上下功夫。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学生在同传实验室中亲身感受到了译员在同传间的压力,极大增强了学习动力。最后,翻译专业要进行全人教育,在翻译课程中培养同理心、韧性、复原力、沟通力,而不仅仅是技能本身,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更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结合国家战略,注重社会市场需求,培养具有优秀综合能力素养的人才,这也是翻译从业者共同的使命。